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

文章心得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

資訊尋求行為可透過系統正式資訊傳播管道如圖書館、或資訊檢索系統,或非正式資訊傳播管道如口頭交談資訊。尋求他人資訊有時候讀者會不透過系統,而向他人直接或間接尋求資訊協助。在資訊交換較弱的互相依存關係中,譬如年輕的科學家往往在同樣層級的資深科學家尋求資訊。然在同一等級,較低程度的人害怕在較高程度的人面前表現他的無知。資訊尋求如果成功,所找的資訊也許可完整或部分地滿足其所需,或者失敗後而重新檢索。部分的尋求資訊行為,也可藉由他人的資訊轉換而獲得資訊。 資訊需求很難區分”want”, ” express demand”, ”satisfied demand”的概念。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中的資訊需求更是令人無法確切數據化,過去研究者著重在資訊來源和使用者資訊系統研究上,作者Wilson建議應該將其轉移為研究資訊在使用者日常生活工作上、社會所扮演的角色。然應採質化而非量化需求調查,建議群組(社群)實地訪查,設計出人工智慧介面,讓知識查找更加人性化。

沒有留言: